用AI預測健康風險,客製化最佳保險規畫,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攜手人工智慧新創夥伴Lydia AI,透過智能健康AI模型,可為客戶產出個人的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進一步完善保單健診及缺口分析,使用者表示透過這項服務,了解自己健康狀態之後,可以更精準規畫貼近需求的保險方案,讓錢真正花在刀口上。

Lydia AI近期榮獲KPMG台灣創新科技大賽亞軍,更被FinTech Global選為世界百大AI金融科技公司,台灣人壽結合其獨創AI智能模型,攜手推出一款個人化的健康評估工具「AI健康分」APP,介面簡單易懂,僅需數個步驟即可輕易上手,於民眾擁有事前及事後之同意權,且符合資料安全標準、去識別化的基礎上,可根據自身健康數據與衛生福利部「全民健保健康存摺」紀錄,利用AI 將健康數據分析、轉化成為個人專屬的「健康分」,快速完成個人健康評估,充分掌握健康狀況與管理保健生活。

「AI健康分」可評估常見的健康風險,如癌症、慢性病、失智、住院、死亡等,透過AI模型將使用者與同年紀性別的國人進行比較,可得知在類似狀況下的風險高低,以目前最常見的風險分佈是死亡風險較低,但癌症風險稍高,建議配置增額壽險、年金險、長照險來預防長壽風險,並搭配防癌險附約來補足缺口;若是評估健康風險較高者,建議盡早在身體健康時規畫足夠的醫療保障,得以有效轉嫁健康風險,補足健康老本。

「AI健康分」APP推出後備受市場青睞,更榮獲2022年全球諮詢研究公司CELENT主辦的「年度模範保險公司獎」 (Model Insurer Awards)肯定,拿下「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Data, Analytics, and AI)國際大獎。進一步透過使用者體驗回饋,客戶在使用「AI健康分」後,更能掌握未來可能面臨的健康缺口與疾病弱點,在與保險顧問討論保單規畫時,更瞭解自己需要何種保障的保險商品,有採用「AI健康分」模式而投保的保戶覺得保險顧問的規畫更貼近自己需求,打造最適方案。

台灣人壽透過「AI健康分」智能數據應用,幫助客戶依循個人化健康數據,找到最佳的保險解決方案,同時培養健康促進行為,推動「Pay How You Live」概念,實踐公平待客及普惠金融。

 

https://udn.com/news/story/7239/6629791

 

根據世界銀行提出的「三層式老年經濟保障模式」,退休金來源主要分為三層:第一層社會保險,第二層雇主提供的退休金,以及第三層的個人準備。公教人員由於收入及退休金穩定,一直是讓人稱羨的工作,然而隨著通膨風險持續升高,台灣社會有邁入少子化及高齡化的趨勢,再加上年金制度改革,公教人員若想要在退休後過上安穩的高品質生活,勢必得加強第三層來源在退休前多準備。

有鑒於此,中國人壽新推出「中國人壽鑫喜年年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助公教人員補足保障缺口,樂退生活年年心喜。

收入穩健是公教人員退休準備上的一大優勢,然而退休準備不是攢一筆錢就好,還要打造穩定現金流,以及準備期間及退休後的保障規劃。因此,中壽建議公教人員不妨選擇「中國人壽鑫喜年年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繳費首年即享高保障且保障終身,多幣別資產配置能分散環境波動下資產減損的風險,能同時滿足保障及資產累積的需求,公教人員或其家屬皆可投保,將關愛之心傳續給家人。

「中國人壽鑫喜年年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以美元計價,繳費年期可依自身需求選擇6年及10年,並提供多種保險費費率折減,最高可折減3% 。投保本保險經核保後享有身故保險金或喪葬費用保險金、完全失能保險金,且設計2至6級失能豁免保險費機制,轉移風險之餘,更能讓保障不中斷。

此外,以宣告利率(非固定,實際宣告利率以中國人壽公告為主)為基礎,有機會年年享增值回饋分享金(非保證給付項目),繳費期滿後符合條件可年年領取生存保險金,讓退休後也能有一筆穩定現金流。另外,分期定期保險金給付的設計,彰顯保險本質及保障精神,讓關愛持續照顧您的摯愛。

以40歲的金先生投保「中國人壽鑫喜年年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保險-定期給付型 」為例,投保保險金額12萬7,472美元,繳費期間6年期,原始年繳保費為2萬美元,經相關費率折減後,首、續期年繳保費為1萬9,400美元,投保後首年即享有12萬7,472美元壽險保障。

假設投保後未來各保單年度宣告利率同現行2022年9月宣告利率下(非固定,未來實際宣告利率以中國人壽公告為主),增值回饋分享金第1~6保單年度選擇以繳清保險方式增加保險金額,第7保單年度(含)以後選擇現金給付,第7保單年度起即可領取1,834美元,且未來還會逐年遞增。

繳費期滿後,第7保單年度起可年年領取生存保險金1,668美元,讓金先生能享受樂退人生。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3/6627643?from=edn_newest_index

 

產險業成今年最「慘」產業,金管會20日宣布,祭出二項財務紓困措施,一是產險公司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遞延所得稅資產」由逐年認列改全額一次認列;二是防疫保單居家照護比照一般住院理賠的自留理賠金額,可減計保險安定基金提撥金額。

二項措施以第一項影響最大,估計可為產險公司增加100億元左右的自有資金,降低部分增資壓力,第二項則是減少部分費用支出。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表示,這次是對產險公司紓困,若壽險公司亦有疫苗險等融通給付部分,亦可以適用。

金管會表示,因為防疫保單理賠持續增加,保險公司除辦理現金增資外,近日透過產險公會向金管會陳請協助,為安定保險市場及維持保險業務經營量能,就業者財務面提供二項協助措施。

第一項是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遞延所得稅資產」由逐年認列計入RBC認許資產,放寬為全額認列計入,依據所得稅法第39條規定,可將虧損在未來10年內自當期純益中扣除後,再核課營所稅。現行RBC規定僅得逐年認列遞延所得稅資產,考量依稅法未來10年內可與盈餘互抵,若經簽證會計師簽證其遞延所得稅資產應可在未來10年實現,具有未來經濟效益,同意將防疫保單損失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可全額認列RBC認許資產。

例如某產險公司因防疫保單產生的虧損金額為新台幣100億元,以營所稅邊際稅率20%計算,預估可扣抵的營所稅約有20億元,該產險公司參考過去10年獲利情形預估,未來10年約有80億元盈餘,估計防疫保單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為16億元,可全額認列RBC認許資產而增加自有資本。

第二項措施是自今年8月1日起,保險業在防疫保單理賠時,居家照護比照一般住院融通給付自留理賠金額,可減計保險安定基金提撥金額。

疫情指揮中心4月8日公布,將確診者依輕重症進行分流照護,以居家照護保留醫療量能,保險業對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有經醫師診療等醫療行為者,比照一般住院融通給付。

保險業者依保險法提撥安定基金,由業者逐年提撥,目前產險業提撥比率約為千分之1.8至千分之2.3,一年約繳3.84億元。金管會將允許產險業自今年8月1日起居家照護比照一般住院給付的金額,減計各公司安定基金差別提撥率,最低不得低於千分之1,其差額用來彌補融通給付的金額。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