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是台灣保險市場今年來的最大條,從過往統計發現今年初產險業網路投保件數大增逾4倍、保費收入單月年增1.5倍,主要民眾搶購防疫險、疫苗險爆量帶動。原本是業界稱好的新趨勢,卻因病毒不長眼,發展至今成為產險業史上的痛。

麥肯錫台灣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董事團隊完成的《2021台灣個人金融服務調查報告》,在最新公布的內容中,顯示台灣消費者對創新金融服務使用率已經傲視亞洲,高於亞洲新興國家的56%,以及已開發國家的48%,約三分之二的消費者嘗試轉移到數位銀行,而且高度認同能同時提供數位與實體通路服務的銀行業者。

此外,「遠程諮詢」服務,意即金融服務或銷售人員透過視訊軟體、社交即時通、聊天機器人等等,麥肯錫調查也發現,台灣消費者在疫情大流行後,這項偏好行為更為明顯;以往法令規定必須在線下進行的業務,例如購買保險商品,保險銷售過程的親晤親簽,也因應防疫特殊情況而大開方便之門,部份移往線上。

台灣民眾有多能認同遠距的金融服務?麥肯錫調查,線上申購銀行商品服務的意願,77%受訪者持正面態度,若換到「實際透過數位銷售」,成功率最高是共同基金等投資商品,有43%,其次是36%的信用卡,保險商品的成功率最低,僅16%。

麥肯錫台灣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董事團隊分析,原因應是在於金融商品的複雜度,加上安全性考量,除了產險以一年期產品為主,壽險保單多是中長天期,少則6年、多則一輩子,因此即使民眾保持對數位諮詢近八成為正面接受,還是寧可在簽字之前,跑一趟分行、和業務員約見面。

麥肯錫台灣顧問團隊認為,待及疫情結束後,在視訊上進行商品諮詢與銷售服務的類監管放寬,有希望持續進行。若是如此,對於目前保險商品在實際數位銷售上偏低的現象,應該會有所改進,原因無它,「大家愈來愈習慣了!」

勤業眾信《2022數位與金融脈動展望報告》還指出,由於保險商品複雜、加上保險期間長,要民眾自己做好保單的管理也比較不容易,其實這就是金融科技可以協助的缺口,例如透過保險科技共享平台,應能協助解決保戶服務痛點。

參與報告的國立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分析,研究團隊以台灣開放銀行的經驗,提出「保單存摺」的發展可行性,在客戶同意的前提下,透過資料串接開放第三方業者發展創新的場景服務,可以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體驗,而且未來保單存摺所揭露的資料項目,可以延伸保單健檢與民眾需求角度進行多元發展。

 

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696809.html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金管會今天祭出近年最大規模保單停售處分,共有19張利變型保單遭停賣!保險局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投保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時,應注意4大事項,包括:宣告利率非保證利率,民眾購買時應慎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等。

保險局今天對13家公司19張保單,處以停售商品處份,替保險市場投下一顆震撼彈,包括:元大人壽、友邦人壽、中國人壽、台新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宏泰人壽、南山人壽、第一金人壽、國泰人壽、富邦人壽、遠雄人壽以及台銀人壽。

對此,保險局提醒,投保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1、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本質仍為保險商品,因此,保險公司會仍收取提供保險保障的保險成本及附加費用,尤其,宣告利率非保證利率,民眾購買時應慎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2,各保險公司宣告利率雖有高低差異,然消費者購買時不宜僅以宣告利率高低作為唯一考量,宜先向保險公司索取保單條款樣張,詳細檢視商品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

3,利率變動型保單雖具有宣告利率機制,但因其為長期契約,若保戶欲提前辦理解約,保險公司仍會收取解約費用,保戶可能因提前解約而導致無法拿回所繳保險費之全部金額。

4,外幣收付之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如美元計價),其保險費及保險金等款項給付之幣別均為外幣,購買前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對此,保險局官員呼籲,保險是以人為本的產業,每張保單都代表保險公司對於保戶長期的承諾,也是對於保戶的使命及責任。

官員強調,保險公司的經營,不應為追求短期業績不當調高宣告利率,或同一區隔資產調整宣告利率對現售與停售商品調整幅度採取不一致標準,忽略未來長期穩健發展,而應以行穩致遠、永續經營為目標與價值,以回應保戶對保險公司的信任與期待。

 

2022/08/18,自由財經,記者王孟倫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029885

 

壽險公會統計,壽險業務員登錄人數7月少掉5,911人,總登錄人數跌破38萬人次,降到約37.43萬人,是2018年8月之後、即47個月新低人數,且今年前七個月累計已少1.37萬人,應是17年來同期最大減幅。

7月業務人數大幅減少,最主要因為國泰人壽清理近二年完全沒有業績的兼職業務員,去年因疫情紓困並未考核淘汰人員,今年恢復考核,加上疫情未完全過去,淘汰人數幅度較大,單月少了5,500人。整體壽險公司7月登錄業務員人數少5,975人,降到21萬514人,8月若再減少,就可能跌破21萬人。

7月保代登錄業務員人數亦少249人,降到78,339人,僅保經業務員人數反向增加313人,人數提高到85,409人,因此7月底整體壽險業務員是37萬4,262人,單月共減少5,911人。

前七月壽險登錄業務員人數已少13,705人,應是2005年之後、17年來同期人數減少最多的一次。其中壽險公司少12,047人、保代少2,226人,僅保經增加568人。

壽險業者分析,今年業務員流失有四大原因,一是疫情仍持續,且今年4月後因與病毒共存,本土確診人數增加,業務員面對面銷售難度提高,且有不少業務員在忙防疫保單理賠。

二是升息造成資本市場波動,投資型保單難賣,也有壽險公司擔心未來客訴風險升高,主動降溫投資型保單,沒有再推出超強保單,賣相不如前二年。

三是升息讓美元定存利率拉高,但壽險宣告利率最近因金管會緊盯,都沒有升息,銷售亦有趨緩。四是業務員每年都有固定的法遵課程要上,若沒有業績,卻要支付固定培訓或教育成本,不如先撤登。

去年整體壽險業務員減少8,257人,創十年來減少人數新高,今年前七月就少1.37萬人,若接下來五個月內仍持續減少,可能創近11年人數衰退新高。

 

工商時報,彭禎伶

https://wantrich.chinatimes.com/news/20220819900040-420101

 

DMC Firewall is a Joomla Security extension!